海大校友谈情怀

英语

个人简介

崔琦,中共党员,澳门威斯尼斯wns675入口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任团总支副书记,保研至外交学院攻读硕士,目前从事媒体工作。

追忆似水年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荏苒,在海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始于2015年初秋,终于2019年盛夏,转眼三年已逝,弹指一挥间。回首往昔,在凌水河边、心海湖畔,海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助我内外兼修、扎根沉淀,外院恩师的渊博学识与谆谆教诲教会我精益求精、潜心钻研,指导员老师的暖心关怀与思政教育让我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与同窗挚友的互相鼓励与共同成长让我收获了一段深厚情谊。记上下求索漫漫其道,忆似水年华依依之情。毕业后的积累沉淀均离不开海大“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最初指引。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身在何处,我永远难忘自己的“海大根”和“海大魂”!

“把自己放在自律的环境中,是影响一生的自律法则”

2015年入学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我大抵经历了一段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光。彼时军训刚刚结束,即将开始本科四年的英语学习,我不禁问自己,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专业课?如何规划学习时间?在2015年9月底的中队会上,指导员刘东宇老师着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依照培养方案向我们仔细介绍了专业学分、课程等情况。最重要的是,他要求我们每天清晨6点45到7点45在外语楼早读,傍晚18点到21点半上晚自习,还给我们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位研究生学姐担任导助,负责督促。

就这样,大一期间,我每天都伴着外语楼304教室的朗朗读书声开始早课,每天的晚自习都在同窗好友的互相鼓励中结束,披星戴月,朝朝暮暮。大一下学期,我开始晨跑,并在结束晚自习后回到宿舍英华二公寓再学习一小时。大二,我将自习大本营搬到了西山校区图书馆,每天伴着月光和我的好朋友走回宿舍。我们聊人生,聊理想,聊乒乓球,聊喜爱的综艺和电影,在欢声笑语中疏解一天的疲劳。西山校区的老图书馆也见证了我们本科四年的成长,一楼大厅的小沙发是我们高年级外语学子晨读的绝佳场所,二楼的电子阅览室让我们不用背着沉重的电脑在偌大的校园四处奔跑,四楼的外文图书为我们课后陶冶情操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到了大三大四,我会偶尔熬夜处理未完成的工作。时至今日,我依然感谢那段时光。早起早睡、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陪伴我度过了整个本科四年和硕士三年,还将陪伴我度过整个人生。

“夯实基础,扎根沉淀,离不开外院恩师的谆谆教诲”

我们2015中队英语专业共有80多人,分为四个班级,每班20人左右。这种20人以下小班授课承载着“精英”教育理念,让每位同学都得以与老师深切交流、提升自我。

外院的英语教学秉承“英语 + 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大一大二的课程更多是在夯实语言基础,大三的课程则更为多元,不仅包含文学、语言学、口笔译等方向课,还包括商务英语、航海英语等多方面的知识。从最基础的语音到听说读写译,外院的恩师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帮助我们积累了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知识,给予我们放眼世界的自信和交锋思想的气场。

英语语音课上,曲道丹老师一对一纠正每位同学的嘴形和发音,保证每位同学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基础英语课上,王海燕老师和赵德华老师不仅为每个人提供课堂展示的机会,还和我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实在受益匪浅;英语听力课上,尚晓华老师和杨文光老师带我们听Step by Step,定期的BBC/VOA新闻小测帮助我们养成每日收听新闻的习惯;英语阅读课上,赵德华老师和赵宏宇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大量文学书目,不厌其烦地批改我们的读书报告,帮助我们养成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英语写作课上,严苡丹老师、姜昕老师和左秀兰老师从英语写作规范、写作结构、写作题材、写作内容等多方面打磨文章,让我们学会批判性思考;语言学课上,付科老师为我们推荐了深入浅出的语言学专著,仔细读下来,对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依然怀念陈文铁老师的英国文学课和李应雪老师的美国文学课。文学也是大三繁忙课业的调味剂。最喜欢听铁哥朗诵英文诗歌,抑扬顿挫,唤醒了诗歌的灵魂和神韵。英诗的迷人之处不仅在语言和韵律,更在其背后承载的悠久历史。我在研究生期间也学习了英国文学,总会想起铁哥的课,一时怀念不已。我也喜欢听李应雪老师讲美国文学的本质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根源,获得了对美国文学、美国社会和美国历史的批判性思考。带着对美国研究的兴趣,我在研一上学期学习了美国外交史。正是李老师在教学中为我养成了批判性思维习惯,我才能在课程中更客观地审视美国外交,甚至更深刻地理解当代中美关系。

同样怀念的还有王晓红老师的法语课。在系统教授过法语语音后,Madame Wang每节课都带着我们背课文,还跟我们分享自己对法国文化的体会。她希望法语学习能够为我们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期待我们能在朗朗上口的对话和悠长的法国文化中爱上法语,受益终身。至今仍感谢王老师为我们打下坚实的法语基础。因为实在太喜爱这门浪漫的语言,我在大四保研后自主参加了法语培训,又获得了一次提升。读研后,因为发音准确,音调较好,基础较牢,我通过选拔成为外交学院本科复语国际人才培养班的法语助教,给学弟学妹们纠正语音,带大家复习语法和动词变位,辅以阅读、听力以及交际法语的练习,并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也从法语学习中获得乐趣。现在,他们中有很多人都通过了欧标法语B1/B2考试。直到现在,我依然坚持学习法语,也希望自己未来能有机会运用法语,不辜负王老师当初的期待。

“在选择的岔路口,是口译课帮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大三是默默耕耘的一年,也是寻找方向的一年。那时我问自己:文学、语言学、翻译三个方向,更喜欢哪一个?最终决定选择外交学院的翻译专业作为深造方向,离不开曲道丹老师整整两年的口译指导。

大二下学期,系里新开设了“基础口译”“高级口译”两门课程,要在专业80多人中选拔10人参加。当时我每天清晨都会到西山体育场,沐浴在大连春日的暖阳下,挂着耳机边听新闻边跑步,了解国家的最新时事,感知世界风云变幻。巧合的是,后来的选拔考试恰恰考了新闻复述!所以很幸运地通过了测试,成为10人小班的一员,开始正式接触口译这个“神秘”领域。

两年的口译课程中,双语新闻是必听环节。除此之外,曲道丹老师还手把手传授了口译笔记符号和多种翻译方法,带领我们一步步成长。第一阶段是英译中,曲老师将话题的选择权交给我们,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让我们寻找话题、自拟题目、写稿综述、课堂展示,并请其他同学进行口译。从英国脱欧、美墨边境墙到朝核问题、人工智能,我们的话题包罗万象。彼时在选择题目后,我们要阅读几万字的国务院文件、十几篇国际新闻或外刊,才能写出逻辑缜密、深入浅出的千字文稿。而最初调研能力的培养恰恰源于这段时间的积累!第二阶段是中译英,曲老师选择领导人讲话作为练习材料,从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到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致辞,我们不仅学习官方译文,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多种翻译方法,训练了双语转换能力。读研期间,有一门必修课是“高级口译(外交方向)”,授课老师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练习材料,口译时常常回想起本科口译课的积累,总是百感交集。

2018年保研前夕,我认真梳理前三年的学习,发现口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保研期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在外交学院深造,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兴趣。这一重大的人生选择,来源于本科两年口译课的学习和积累。

“见面胜似闻名,讲好中国故事,海大基因助我成长”

在深造后,我开始跟随恩师武波教授学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这一重要课题。这一重要的科研选择,最初来源于赵德华老师的鼓励。在保研时,赵老师对我说:外语学习者就应该心怀大格局、大理想、大担当!要志存高远,为讲好中国故事不懈奋斗!依然感谢赵老师的指引,感谢海大外院各位恩师的谆谆教诲。从那时起,“讲好中国故事”与“国际传播”在我心中悄悄扎根。

2019年1月,由于荣获校“十佳大学生”暨校长奖学金荣誉,我获得了由学校提供的2万元游学经费,公派前往美国参加游学活动,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学子走进世界的骄傲与自豪。在与美方教授及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国际传播具有直抵人心的独特魅力,它能够超越语言、文化的阻隔,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民心心相通。看到美国学生豁然开朗的样子,听到他们说自己想学中文,想来中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我非常兴奋!也感受到自己赴美游学的价值!

从那时起,我更加确定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职业理想。带着这一理想,我在读研期间也不断提升自己。未来,我将携着海大基因,延续海大的优良传统,绝不辜负海大四年的教育与培养!不忘自己的“海大根”和“海大魂”!


官方微信二维码
招生微信二维码